Error loading page.
Try refreshing the page. If that doesn't work, there may be a network issue, and you can use our self test page to see what's preventing the page from loading.
Learn more about possible network issues or contact support for more help.

安寧療護的100個小故事

ebook

■這本書為什麼可以讓你感動? 醫界前輩賴其萬教授說過:「醫護人員最重要的特質是:對他人受苦的敏感度。」因此,我對醫護人員演講的時候常說:「假如你可以眼睜睜的看著病人與家屬在痛苦與受苦而無動於衷,我勸你最好趕快辭職改行,因為你將來會危害到你遇到的成千上萬的病人與家屬。醫護人員應該都是不忍心看著病人與家屬在受苦,總是想要為他們再多做點什麼事情。」 近幾年我對在場聽我演講的院長、副院長、主任特別有話說:「身而為人應該心存善念。全台灣大多數的院長都要求:本院業績要成長、占床率要提升,可是,這是建立在病人的痛苦之上,必須病人越多、病得越重,業績才會成長、占床率才會提升。如果全台灣的醫院院長都用這樣的惡念在經營醫院,屬下醫護人員都說我有老婆、小孩要養而不敢反抗,很可能暗中製造更多的病人,請問台灣的百姓怎麼可能會健康!」 十多年來我經常對醫護人員說:「所有的醫生最後都會死在別的醫生手上,所有的護理師最後都會死在別的護理師手上。」對象如果是志工,則同理可證:「所有的志工都會死在別的志工手上。」遇到護理主管或護理老師就要加上另外兩句話:「所有的護理主管都會死在她屬下的手上,所有的護理老師都會死在她學生的手上。」提醒護理主管要善待屬下,因為早晚會被照顧到;護理老師要認真教導學生,不能輕易放棄與放水。 ■這本書要讓你思考什麼? 一、醫護人員、專業人士或許需要講理論與學術,可是對一般社會大眾卻一定要多講些故事。我常說:「講理論很無趣而且很快就忘記,講故事卻讓人記憶猶新而且印象深刻,因此對社會大眾必須用故事來傳達安寧療護的理念。」 二、臨床醫學發展至今讓人類的生死問題都被徹底的「醫學化」。嬰兒過去在家中誕生,轉而是在醫院由婦產科醫師接生。過去老人「無疾而終」在家中,如今被送往急診室接受急救「酷刑」,必須強迫檢驗死因以便納入疾病分類,才能開立死亡證明以進行喪葬儀式。醫學在健康學科中最強勢且居主導地位,基於科學屬性與專業體制權力,凡是制訂衛生政策與管理醫療機構,大多由具醫師資格者佔先,其他專業則為從屬。但從生死大事來看,一旦無法治病與救命,醫療即屬無效與無用,護理照顧才是根本,這是一般西醫體制下的醫師無法承認之事。 三、 安寧療護病人是面對重病到臨終;家屬則是面對生離死別。安寧療護工作人員經常要和家屬與病人討論生死大事,有些專家甚至認為要指導病人接受死亡。基本前提是自己是否已經能夠接受死亡,應該要先自問:「死亡,我準備好了嗎?」如果面對先行者的臨終,不能從中得到啟發,後死的我們卻還妄想要指導他們如何接受死亡,是自大與自以為是。把臨終者當作生命導師,努力從言語和身教當中,學習生命與死亡的奧秘,才是安寧療護工作人員的基本態度。

Formats

  • OverDrive Read
  • EPUB ebook

Languages

  • Chinese